背景介绍:
非酒精性脂肪肝炎(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, NASH)是一种代谢紊乱症,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,最终将演变成终末期肝病(如肝硬化,肝癌)。NASH主要病理特征为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伴肝细胞损伤和验证,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。二次打击学说是目前较为普遍接受的一种解释NASH发病机制的假说,一次打击时由肝脏中脂肪堆积造成的,脂肪变性后的肝细胞比正常肝细胞更容易收到第二次打击的损伤,导致肝细胞的一系列损伤包括炎症,凋亡,纤维化和癌变等,启动第二次打击的主要因素包括氧化应激,脂质过氧化,促炎症因子、线粒体功能障碍、肝脏微循环障碍等。四氯化tan是使用最早,应用最广泛的诱导肝硬化动物模型的化学药品,低浓度四氯化tan反复应用可损害肝脏,肝脏损害-修复-损害最终形成肝硬化。高脂饮食联合四氯化tan,可快速构建慢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炎。
应用方向:
消化系统相关课题。
关键词:
非酒精性脂肪肝炎、NASH、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、NAFLD、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
实验动物:
大鼠品系:SD、Wistar;小鼠品系:C57BL/6、BALB/C;以及其他品系;周龄: 6-8周;性别不限。
造模方法:
大鼠接受4周高脂饮食,于第3周开始每周2次皮下注射40%四lv化碳豆油溶液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。
造模流程示意图
模型验证:
对照组大鼠肝小叶结构完整,轮廓清晰可见,肝窦正常,肝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 呈放射状整齐排列,肝细胞胞质均匀,呈多边形,无变性;模型组肝实质结构受损严重,明显可见空泡性脂肪变性,门管区炎症细胞浸润,伴有纤维化。
图2 HE模型验证(100X)